新葡京在线官网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新葡京在线官网
新葡京在线官网
智能问答| 政务安全邮| 新媒体|协同办公|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新葡京在线官网 > 政务动态 > 总社要闻

河南省社:全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25-11-13 10:57     来源:河南省社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11月的豫东平原,寒风裹着未散的湿气掠过田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考城镇大胡庄村的地里,种粮大户黄长军站在田埂上犯愁——脚下的泥土裹着雨后的潮气,踩下去软乎乎的,鞋帮上粘了一层湿泥,部分地块的玉米茬还泡在浅浅的积水中。“这地潮气没干透,根本没法进农机腾茬!”他望着自家750亩待耕的地块,语气里满是焦急,“能在11月底种上就不错了。”

就在这时,一辆汽车缓缓停下,兰考县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主任李彬边走边接电话:“李哥,你要的‘郑麦136’种子价格就按咱们说的两块三,货源充足得很,我直接让厂家给你发过去。”挂了电话,他走到田埂边,和黄长军一起望向地块:“你看这土,攥在手里能成团,就是潮气没散透,急不得。”他指着地块里的积水处补充道,“得等表层土稍微干一点,再用旋耕机浅翻散墒,这样既不破坏土壤结构,也能赶得上播种窗口期。”

从兰考的待耕地块到全省各地的田间地头,从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的统筹调度到基层服务中心的一线攻坚,2025年秋汛后的河南,932个为农服务中心正以“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回应农户需求。农户的急难愁盼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这些扎根田野的“农服枢纽”,用实打实的举措帮助农户抢农时、解难题。

产前筑基

物资与技术双保障 夯实抢种基础

兰考县考城镇为农服务中心的农资店,货架上的农资储备充足、摆放整齐:郑麦136、新麦66等优质小麦种子堆成整齐的货垛,种蒜专用肥、复合肥料分区码放,拌种剂、叶面肥等配套农资有序陈列。展台上,“惊爆价”“买就送”的促销海报格外醒目,黑板上的“2025年麦种订购活动”清晰标注着阶梯优惠:订1袋交10元订金送麦精灵1套,订5袋交50元订金送盈收2套加垃圾桶,订10袋以上可享额外赠品,吸引着农户驻足咨询。

销售人员忙着接待进店农户,不时接起电话回应咨询:“郑麦136种子现货充足,随时能提”“您要的化肥我们按订购价算,保证及时配送”。该县农服务中心主任李彬指着货架介绍:“店里现货满足散户即时采购需求,种粮大户需求量大的话,我们直接对接厂家调货,全程不耽误农时。”

这样的便民服务场景,是河南932个为农服务中心产前服务的缩影。作为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核心平台,秋汛过后,为农服务中心的首要任务便是打通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破解农户“买农资跑远路、缺技术没底气”的难题。省社合作指导处处长李涛介绍:“我们提前三个月统筹全省农资储备,截至10月底,全系统已储备化肥39.52万吨、农药7230万元、优质小麦种子10.5万吨,通过‘县级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网点’的网络布局,农户在村里就能订农资,省去来回奔波的麻烦。”

针对秋汛导致的土壤偏湿、播种延迟等问题,为农服务中心把服务精准送到田间。全省累计组织2700场次田间讲解、课堂培训,覆盖农户超330万户。考城镇为农服务中心将培训设在农资店旁空地,技术员拿着种子、拌种剂现场演示:“晚播小麦选抗寒品种,拌种按1∶500比例加拌种剂,拌匀晾半小时再播,能提高发芽率。”技术员还结合近期墒情补充道:“地块积水要先挖浅沟排水,表层土稍干后用旋耕机浅翻散墒,既保土壤肥力又能赶播期。”

“年景特殊,大家不能凭着老经验种地。”李彬在培训现场补充道,“咱们跟着科学办法种,才能种得放心、种出高产,把秋汛耽误的农时抢回来。”

产中攻坚

农机与托管齐发力 推进晒墒腾茬

进入11月,驻马店市遂平县常庄镇天气持续晴好,但田埂间的土壤仍带着湿润气息。两台旋耕机停在硬化路上,农机手徐锁正仔细清理轮胎缝隙里的黏土——前期持续降雨让土地水分过度饱和,即便已晴好数日,仍无法大面积下地作业,农机稍不注意就会陷进泥里。

遂平县常庄为农服务中心主任姚新领站在田埂边,弯腰抓起一把土揉了揉,土块黏在指尖不易散开:“你看,土壤含水量还偏高,硬闯着作业不仅机器容易陷,还会把土轧得板结,后续播种更麻烦。”他朝徐锁叮嘱:“再等等这块地的墒情,咱们还是按‘干一块、旋耕一块’的节奏来,千万别急!”

受前期持续阴雨影响,全省部分地块土壤偏湿,农机作业受阻,“加快晒墒、推进腾茬”成为产中环节的核心任务。为破解农户“农机难找、腾茬费力”的难题,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农机统筹和托管服务为抓手,全面整合资源、组建专业服务队下沉一线,驻马店的田间实践正是其中的生动体现。

作为豫南服务重点区域,驻马店供销合作社系统快速响应。驻马店市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马保红介绍:“全市为农服务中心已整合自有农机622台套、社会农机468台套,组建62个机收服务队和168个应急小分队,通过‘县级调度+村级对接’模式,精准匹配农机与地块需求。”这一举措与全省布局一脉相承,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累计整合自有农机1200台套、社会农机5000台套,组建850个农机服务队,2025年“三秋”期间重点调配旋耕机、开沟机支援涝区。截至11月10日,全省轻中度涝区已有约6%的地块通过供销合作社农机服务完成腾茬;而驻马店因前期积水深、土壤黏重,约三分之一的地块刚进入旋耕阶段。“但我们的农机服务队已全员在岗,能随墒情变化即时调整作业计划,绝不盲目推进。”马保红说。

姚新领坦言:“常庄中心托管了5万亩地,目前旋耕完成的还不足30%。农户急着抢农时,我们比他们更急,但种地得遵农时、看墒情,硬来只会适得其反。”西平县为农服务中心主任宋国华也分享了当地的应对办法:“我们推出‘菜单式’半托管服务,农户可按需选择旋耕、开沟、秸秆还田等环节,中心会根据墒情监测数据,提前和农户沟通作业时间。”这项服务让种粮大户省心不少,西平县种粮大户张水泉说:“之前自己找农机,要么等不到,要么遇到湿土作业技术不行的,现在中心统一调度,每亩旋耕50元,比市场价低10元,还能精准对接墒情安排作业,我也能腾出时间去打零工。”

马保红补充道:“目前驻马店生产托管面积123.27万亩,新增74.7万亩,通过整合分散农机资源,既解决了农户‘找机难’,又能科学把控作业节奏。”

农机服务的高效离不开技术支撑。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同步开展农机手专项培训,遂平、西平均积极落实。“老师专门讲了湿土作业的判断标准和技巧,比如怎么看土壤含水量、旋耕深度怎么控制,还教了陷车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徐锁说:“之前可能会凭经验深翻,现在知道根据墒情调整,翻得浅而匀,土壤松散度刚好。”

姚新领表示,常庄中心还安排技术员分片包村,“每天监测地块墒情,及时更新作业适宜性清单,给农机手和农户明确指引”。宋国华也提到:“我们把墒情监测数据、作业技巧印成简易卡片,让农机手和农户都能随时看,让服务既‘稳节奏’,又‘讲科学’。”

产后延伸

烘干与销售同推进 守护秋粮成果

11月3日,兰考考城为农服务中心的烘干区已恢复平静,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烘干塔的进料口,扫出残留的玉米碎屑。“进入收获期,这两座烘干塔24小时没停过,一共烘干玉米6400吨。”

李彬指着墙上的烘干登记本说:“秋汛期间,不少农户的粮食收下来后潮湿度高,中心创新采用‘分段烘干法’——先将湿粮烘干至20%的水分,暂时存放在3000平方米的仓库里,等天气转晴、设备压力减轻后,再二次烘干至14%的安全水分。这样既能提高设备周转效率30%,又能减少能源浪费,还帮农户避免了粮食霉变。”作为占地22亩、仓储量达1.2万吨的综合性服务中心,这里的烘干仓储设施成为农户产后的“定心丸”。

烘干服务是产后保障的关键,河南38%以上的为农服务中心都配备了烘干设施,总日烘干能力达12万吨。在兰考堌阳镇为农服务中心,1台烘干设备在秋汛期间同样满负荷运转,20天内烘干粮食3000吨,日均处理150吨。“以前收完粮食,最怕碰上下雨,湿粮堆在院里,每天要翻晒好几次,还是容易发霉。”堌阳镇农户张建军说,今年他家50亩玉米,全靠中心烘干,不仅没损失,还卖了个好价钱,“烘干后的玉米颗粒饱满,粮贩子都愿意出高价收。”

为农服务中心的产后服务不止于烘干,还延伸到销售环节,帮农户打通“卖粮难”的堵点。兰考考城中心与3家大型粮企建立长期合作,烘干后的粮食可直接由粮企上门收购,省去农户运输、找买家的麻烦。“去年我家950亩玉米,通过中心卖给粮企,每斤比粮贩子给的价格高两分钱,一共多赚了两万元。”郭胜民说,今年他打算等玉米全部烘干后,还通过中心对接粮企,“价格透明,还不用自己拉粮,省了不少事。”李彬介绍,中心年收储粮食两万多吨,正是靠着“烘干+收购”联动的方式,让农户的劳动成果能实实在在转化为收入。

体系筑网

农服中心全覆盖 夯实为农根基

牢记嘱托,紧跟党中央、国务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部署,河南以2015年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文件为遵循,将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核心抓手,构建起覆盖农业生产全程的坚实支撑网络。这张扎根乡村的服务网,正以标准化建设与专业化服务,重塑为农服务新格局。

全省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5年建设1000个为农服务中心的目标,在省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顺应农村发展新形势,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服务体系,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中取得不错成绩。省社先在洛阳、南阳等地试点“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农户”“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托管模式,整合涉农资源搭建服务体系雏形。2018年,经外出学习、对内调研、座谈研究、测算分析确立建设思路,通过“整县推进”全面铺开,目前已建成各类为农服务中心932个。这些中心以“县级运营中心+乡级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层级联动,形成“综合性中心为支撑、专业性中心为骨干、平台型中心为补充”的互补布局,实现服务从田间到家门的全覆盖。

各中心精准对接生产需求,实现“耕、种、管、收、烘、储、销”全环节服务。豫南驻马店、信阳等地聚焦秋汛后湿土作业难题,整合资源组建应急服务队,通过“干一块、旋耕一块”的调度推进腾茬;豫北安阳的中心则延伸服务链条,开设特色农产品展馆、搭建电商直播基地,正如安阳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建军所说,此举“畅通了农产品销售通道,以销售为导向倒逼生产环节优化”,让小农户享受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服务。

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农业社会化服务改变了农民传统家庭生产模式,运用先进农机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农业社会分工,助推土地聚集和规模化经营。依托中心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全省系统实现了种植面积增加1%至3%、粮食每亩增产3%至5%的成效,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降低5%至10%和10%至15%,达成了增产与生态的双赢。

如今,932个为农服务中心已成为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省社将持续完善服务网络,以农服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让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国家队”的形象更加鲜明,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