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京在线官网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新葡京在线官网
新葡京在线官网
智能问答| 政务安全邮| 新媒体|协同办公|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新葡京在线官网 > 政务动态 > 总社要闻

湖南郴州市社:创新基层社建设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2025-10-31 12:01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最需突破的难题。在基层实践中,“三有三无”现象普遍存在:虽有资源,却缺发展思路;虽有产业,却难成规模;虽有产量,却难保质量——这些痛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长期扎根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正在积极探索破局之路。在湖南省郴州市,供销合作社创新推行“123456”基层工作法,以“合作制+产业化+新业态”为核心理念,着力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产业服务体系。

“真正的改变,始于理念,成于体系。”郴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曹飞云强调,以组织、股权、服务、产业“四个联结”为引擎,系统聚合资源、重塑机制、构建共同体,走出了一条组织化整合、产业化运营、可持续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为乡村产业注入了持续内生动力。


创新工作法 完善体制夯实基础

“以前供销合作社就是卖卖化肥、收收农产品,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机服务、飞防作业、粮食烘干……服务多得数不过来!”在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回龙山供销合作社,正在办理业务的种粮大户刘师傅笑着说。这个曾经闲置的老村部,如今已成为功能齐全的为农服务中心,今年完成了5万亩机收作业,成了村民们交口称赞的“贴心管家”。

这一转变,源于郴州市供销合作社创新推行的一套“123456”工作法,为传统供销合作社系统注入了全新活力。

长期以来,如何让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真正扎根乡村,是供销合作社人不断探索的课题。经过深入调研,郴州市社领导班子认识到,必须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基于这一认识,从2022年启动基层社规范化建设起,郴州市社就开始摸清乡村产业脉络,将基层社划分为“产业型”和“非产业型”两类。在当年打造的173个重点基层社中,梳理出50个产业型基层社,为2023年的示范社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的“123456”工作法构成了示范社建设的核心框架:遵循“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指导思想,以从下至上的组织体系和从上到下的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合作制+产业化+新业态”为主要内容,依托示范社、供销服务公司、区域性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及产业联合会四个主体,瞄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振兴乡村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壮大供销网络五大目标,推动从传统经营向综合服务、从松散联结向利益共同体转变,最终实现农资配送上门、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销售、生鲜配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日用品和生活服务集采集配等六项功能。

资兴市回龙山供销合作社是这一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该社通过整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企业,构建起利益共享的联合体,盘活闲置资产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我们现在就像村里的‘全能管家’!”回龙山供销合作社负责人介绍,2024年基层社已开展无人机飞防4万亩次,烘干粮食1.65万亩,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已启动建设“千县千社”基层社18个、“五有三好五统一”基层社26个、规范化基层社44个,完成建设76个,基层组织网络日益完善。

从调研到部署再到各地健全机制、协同推进,基层示范社建设“这盘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持续走深走实。

“加油都能省钱!”正在使用供销合作社员卡的王大姐高兴地说。这张郴州市社与农商银行联合发行的社员卡,集“社员卡+银联卡+贷款卡”功能于一体,既可用于社员团购,又能满足存贷需求。目前,社员卡合作服务范围已拓展至大型商超、家电、石油、建材、旅游景点等近500家商户,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了实惠。

在夯实基层基础的同时,郴州市社不断为基层社赋能,进一步探索“四个1+N”供销新模式,即“1个工作平台+1个服务平台+1张金融赋能的联名卡+173个重点村示范带动+N个服务体系”。这一创新打破了传统“开门店、自办实体”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优势,将农民、土地等农村资源有效组织起来,在生产、生活方面实现规模效益。

“我们还计划开展二手家电买卖,并提供瓷砖统购服务,把现在农村农民最需要的服务都放在基层社,不断夯实基层社的发展基础。”曹飞云说。

告别传统的“一买一卖”,迈向现代化的综合服务,郴州市供销合作社在夯实根基中实现了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深刻蝶变。这场变革,最终赋能了自身,也实实在在地造福于农。

瞄准需与求完善功能提升实力

“以前收割稻谷,天不亮就要下地,从收割到烘干全靠人工,忙完一季要歇好几天。”临武县花塘乡的种植户们谈起变化时感慨道,“现在全程机械化,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郴州市供销合作社秉持“看需求,重特色,求质量”的总体发展策略,将“123456”工作法的要求成功转化为实践,精准回应基层需求。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曹飞云介绍,市社为此瞄准关键环节,与郴州粮机厂携手实施“烘干机行动”。三年间,全市烘干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总量有400多台,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烘干网络,让农户彻底告别了“湿谷难晒、看天吃饭”的历史。

机械化服务的成效激发了基层社进一步拓展服务的积极性。各地基层社逐步推出从育秧到加工的全程托管服务,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在苏仙区五里牌镇,供销合作社创新推出“亩均10元”服务返利模式,每服务一亩土地,提供给村集体10元的服务管理费,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与集体发展的双赢。

“我们不仅要让农民种地有钱赚,更要让村集体经济有源头活水。”曹飞云强调,“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走‘合作’的路子。实践证明,如果离开村集体的助力,基层工作寸步难行。双方必须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郴州市社制定《基层供销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明确要求基层社成立供销服务公司,且县社和村集体持股比例不低于51%,建立起“订单返利+股份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湖南省嘉禾县石桥镇桃花源村的实践成为这一机制成效的生动例证。村党支部书记廖华春欣喜地分享:“2022年村集体收入仅10万元,而2023年前10个月已跃升至58万元。”这一跨越式发展得益于2023年3月在市、县供销合作社指导下成立的“桃花源供销合作社”及供销服务有限公司。

“村党支部负责收集村民农资购买、农机服务、烘干等订单,交由供销服务公司实施,利润的10%作为订单返利归村集体所有。”廖华春说。这个做法不

仅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还带动农户节本增收328万元,实现了“产业做起来、农民增收快、集体实力强”的良性循环。

数字见证成效:全市系统已建成育秧大棚14.83万平方米,配备各类农机825台,完成机械化育秧插秧7.2万余亩;农化服务试点面积达10.84万亩,争取项目资金946万元,同比增长73%。相关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并得到领导批示。

为了推动供销服务全覆盖、服务体系全贯通,郴州市社想了不少办法。郴州市社推出了“供销农化服务大联盟”线上平台,围绕农业生产“三个环节”,集聚生产、服务、金融、保险等多元资源,为农民提供“同质价优、同价质优”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平台已入驻683家服务网点,实现“线上下单、就近服务”,有效带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跨区域发展。

为构建高效稳定的农资保供体系,全市供销系统着力打造“四级贯通、优质稳价”的农资服务网络。郴州市社与湖南新三湘公司深度合作,组建市新三湘公司并在各县市区设立子公司,创新推行四级连锁经营模式,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和资金统筹,显著降低流通成本,有效平抑农资市场价格。2024年上半年,全市化肥销售指导价同比下降12.3%,销售化肥9.2万吨,淡储化肥2.76万吨,在全力保障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真正让实惠落进农民口袋。

面向未来,曹飞云描绘了发展新蓝图:“我们将在条件成熟的示范社推进‘无人机’行动计划,拓展飞防作业和生鲜物流服务。到2026年底,建成100个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示范社和区域性综合为农服务中心,持续在‘融’字上做深文章,在‘大’字上做强实效,构建起层次更高、质量更优、效率更快、可持续性更强的新型融合发展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示范样板。”

从传统农耕迈向机械化作业,从分散经营走向规模化服务,郴州市供销合作社正以创新实践持续激发村集体“造血”功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深耕供与销 完善体系打通渠道

在永兴县大布江乡较头村的蒙蒙细雨中,金龟镇高桥村供销合作社负责人何金香正带领团队在“流动供销”收购点忙碌着。南瓜、凉薯、冬瓜、笋干、腊肉……村民们将自家富余的农产品拿来,按照市场价格很快销售一空。“以前出村卖货要颠簸一个多小时,现在供销合作社的流动服务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一位村民数着刚拿到手的现金,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个偏远的山村,通过“流动供销”服务,彻底告别了农产品“出村难”的困境。

“目前,全省系统都在积极推进‘流动供销’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创新开展‘供销+龙头企业+村集体+互联网’融合服务,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永兴县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刘训才说。

面对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附加值低、农民增收难等现实问题,郴州市供销合作社用一套创新服务体系给出了答案。

“我们深耕‘供’与‘销’两端,既要组织好生产端,又要畅通销售渠道。”曹飞云介绍,通过供销合作社搭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唱戏,正逐步构建起“产供销消”一体化新格局。

针对农村留守群体面临的“出行难、生产难、销售难、购物难”等“四难”问题,郴州市社联合各县区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流动供销”模式:桂阳县创新“城乡易货”模式,县社联合村集体,在9个乡镇打造了20个“流动供销”服务点,满足农户用富余农产品交换各类生活用品、服务或现金;临武县探索“移动电商”服务模式,通过电话、微信、移动直播间等方式集中预约,定时定点定线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永兴县依托社有企业和“流动供销服务车”,构建了覆盖东部3个偏远乡镇、30个村“流动供销”综合服务网络;宜章县发挥宜章赶集会、粤港澳大湾区销售资源等优势,形成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1+N”服务矩阵;资兴市结合农村客货邮,以公交车为载体,围绕基层社、公交驿站就近提供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农产品销售、快递进村等服务。

在平台建设方面,“832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全市各部门预留采购份额达1193.08万元,较去年增长10%。该平台郴州事务中心已上架200余款产品,实现销售额440余万元。2024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中,郴州的做法还被列为全省典型案例。

创新不止于此。郴州市社还通过举办“郴品郴味”市集、年货节、供销小集市等21场活动,精选200余种优质农产品,实现销售660余万元。与郴州技师学院共建的助农直播间,首场就吸引4000人次观看,销售近万元。连续三届的“供销大集”更是成果显著,累计组织400余家经营主体参与,现场销售额超100万元,辐射带动消费达1000万元。

与此同时,郴州市社着力构建“供销+直播电商+合作社+农户”的现代销售体系,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开展可追溯式直播带货,打造“郴字号”特色品牌,让更多农户搭上数字化致富快车。

从平台搭建到渠道创新,从线下集市到线上直播,从固定网点到流动服务——郴州市供销合作社正以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织密一张覆盖全域、联通内外的助农惠农保障网。这张网络,把优质农资引向千山万水,把工业用品送进千乡万村,更把湘品湘味送达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以“知势”破困局,以“聚势”谋发展,以“蓄势”赢跨越。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郴州市供销合作社正以赶考之姿、奔跑之势,勇立潮头,全力答好助农增收、网络壮大、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

(责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