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与问题梳理
近年来,苍梧县供销社系统因历史遗留问题,面临土地权属不清、资产纠纷等难题,尤其岭脚、沙头、石桥、六堡镇等基层社的土地问题尤为突出,制约了改革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妥善解决上述历史遗留问题,新葡京在线官网 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工作专班前往苍梧县实地调研指导工作,与县委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相关困难与问题,引起了苍梧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后苍梧县委、县政府将供销社土地确权和资产盘活并引领产业发展工作列入重点议题,县委书记、县长挂帅高位谋划部署土地确权工作、资产盘活和产业发展等关键工作,组织相关县领导、部门和乡镇专题研究供销社工作,并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揭牌运行为契机,将供销社系统性矛盾纳入“一站式”化解平台“第一案”,通过多部门联动、法治化手段和系统化治理,推动土地维权与确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攻坚机制。一是高位推动。苍梧县委、县政府将解决供销社土地被非法侵占问题列为“综治中心”成立的后“第一案”,县委书记、县长亲自部署,政法委牵头统筹,公安、法院、检察院、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专班运作。以处理岭脚供销社土地被非法侵占为突破口,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政法委书记挂帅,县公安局局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处置岭脚供销社相关问题工作专班,紧盯问题、细化措施、压实责任,从速完成了问题化解,维护了供销社合法权益,为后续处置供销社系统此类问题事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从源头上杜绝各地执行标准不一难题。经过数月努力,初步成功解决争议,完成该土地的确权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县供销社系统土地确权率提升至81.81%,有效保障了社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
(二)依托综治平台,创新矛盾化解模式。一是“一站式”调处。苍梧县组织县综治中心整合司法、行政,发挥调解资源的优势,对土地权属争议、合同纠纷等复杂问题,由法律专家、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集中研判,通过“法律评估+协商调解”双轨并行,有效解决诉讼周期长、成本高、执行难等难题,化解供销社土地被非法侵占等积案。二是法治化确权。针对法律边界模糊的资产,由县法院、检察院提前介入,指导证据收集和诉讼程序,对拒不配合的侵权行为依法强制执行。同时,苍梧县组织自然资源、住建、档案等多部门,为供销社开辟土地确权“绿色通道”,依法对供销社土地进行确权登记,简化土地确权程序。
(三)系统化治理,推动改革发展同步。一是动态管理。为解决供销社发展难题,苍梧县建立“问题清单销号制”,压紧压实负责,确保逐项销号,为推动供销社改革扫清障碍。二是规划引领发展。针对资产盘活难题,苍梧县以土地确权成果为基础,把社有资产盘活融入全县六堡茶产业发展大局,组织城投、产投、镇投等集团以及茶业局等单位,将释放的土地资源用于六堡茶产业基地、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实现“确权一宗、盘活一宗”。并计划将确权后的资产用于筹建苍梧县六堡供销社茶厂,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1000万元以上。三是统筹规划发展。苍梧县政府组织县国资、财政、督考等部门统筹县供销社的发展计划和项目储备,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和资产盘活工作。四是优化治理机制。强化供销社树立系统思维,规划发展目标,通过解决旧问题释放改革空间,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创新业务模式,确保土地难题“破而后立”。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政统筹是核心。供销社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仅靠单一部门难以有效破解,苍梧县通过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多部门联席会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形成党委把方向、政府抓落实,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法治化手段是关键。针对土地权属争议复杂、时间跨度长的特点,苍梧县探索建立“司法+行政”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依托法院、检察院专业力量,对疑难案件进行法律预审,确保处置程序合法合规;另一方面发挥综治中心调解优势,采取“一案一策”精准化解。这种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既坚守了法律底线,又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三)资产盘活是目标。苍梧县始终将确权工作与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建立“确权—评估—盘活”全链条机制。通过编制土地资源图谱,纳入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将确权后的土地优先用于六堡茶产业链配套、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优势项目,真正实现“确权一片、盘活一片、带动一方”的良性循环。这种以发展为导向的工作思路,让沉睡资产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下一步,苍梧县将持续完善供销社土地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类别、分情况统筹做好土地确权难题,为解历史遗留问题提供“苍梧样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